圣母院笔记

暂时存在这里

 

 

引自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版,第16页

 

四个德尼埃或者一个响屁:中古时代法国小镇Montluc,镇例规定过小桥进入其境的妓女,须付过桥费四仙或放响屁一个,此风俗显示当年卖淫合法化,妓女领有营业执照(过桥时向守桥官差报备)且是热门行业,但歧视妓女之风甚盛,而所以「罚款或放响屁」选其一,则在于其时的 民间智慧认为放响屁可以惊走破坏桥樑的魔鬼——驱去桥魔的方法甚多,如在桥角四柱洒上人血以至祭婴孩等,迷信残酷,与古时候世界各地的风俗无异,但放响屁吓退桥魔,而且指明妓女才能为「代言人」,别出心裁,值得一记。此事看似荒诞不经,却见于雨果以十五世纪为背景的小说《钟楼驼侠》,其第一章便有名为玛丽的妓女必须付四仙或放一个响屁(One explosion / Aut Unum bombum)才能过关的描写——雨果不是向壁虚造,只是把古已有之的事实小说化。

 

所以正确的翻译是:她花了(赔上了)四个德尼埃,或者一个响屁。

 

忘记的细节之一:

帕凯特,艾丝美拉达可怜的母亲,老鼠洞里的麻袋女,在失去女儿后不久,有人把婴儿的卡西莫多扔在她的婴儿床上——也就是说可能卡西莫多才是埃及人,埃及女人用自己的畸形儿交换了艾丝美拉达。真是命运的手才能书写的故事。

忘记的细节之二:

帕凯特的爱情故事:我们一直以为帕凯特的故事只是平凡无奇的堕落的故事中的一个。

帕凯特的故事是由剧情里的几个闲人讲的。

怕凯特十四岁的时候,戴着金十字架去教堂,大家知道她堕落了。她的第一个情人是戈尔蒙特莱耶子爵。

P219

当时几个叙述人不知道帕凯特的结局,只知道故事的结局:帕凯特不见了,无人知道她的结局,唯有那个当年子爵送她的十字架,挂在田地的石头十字架上。这个情节的设计太绝妙了。帕凯特很穷,但是一直把这个金十字架视作性命,这个细节让我们得以一窥帕凯特的内心:或许她对她的第一个男人念念不忘,或许她对爱情曾抱有天真的幻想。然而这时候她失去了宝贵的孩子,一切过往的情感都被失去孩子的痛苦碾得粉碎。

这个角色和雨果的其他角色一样,被寄予了强烈的激情。

 

培根随笔《论无神论》

 

伊壁鸠鲁

“不信俗人所谓之神并非亵渎,亵渎在于把俗人之见加于神灵。”

 

评论

© ID3281479 | Powered by LOFTER